从石涛到八怪:扬州画坛三百年

文化 2019-05-05 16:11:00

石涛开扬州

康熙三十一年,扬州商贾集聚、经济繁荣。正所谓:千门万户,纷纷朱翠交辉;三市六街,济济衣冠聚集......四方商旅交通,聚富贵荣华之地。

这一日,京杭大运河上一客船缓缓驶向扬州古城,船头立一僧人,此僧窄眼浓眉、面有失意,这是他离开江南三载重回扬州之日。在此之后的数百年间,这位僧人深深影响了整个扬州画坛,甚至可以说他开辟了扬州画坛的艺术面貌。

他是石涛,就是美术史上明末清初那位大名鼎鼎的画僧。

从石涛到八怪:扬州画坛三百年

从石涛到八怪:扬州画坛三百年

2019年4月3日“扬州书画三百年特展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扬州举行。此次特展面向全球征集,遴选百余件扬州画坛三百年的精品代表作,其中部分为北美世界级大收藏家的藏品,首次在国内展出,第一次系统地展出自清初至民国三百年间扬州画坛的整体风貌。

从石涛到八怪:扬州画坛三百年

石涛

“北漂”的不顺成就了“扬漂”后的大成,南归后的石涛以卖画为生,以其毕生的绘画实践与所学,开辟了扬州画风。潘天寿先生曾说:石涛的实践与理论,孕育了扬州人对于文人艺术的审美情致,促成了“扬州八怪”的划时代辉煌。

从石涛到八怪:扬州画坛三百年

从石涛到八怪:扬州画坛三百年

从石涛到八怪:扬州画坛三百年

从石涛到八怪:扬州画坛三百年

展览现场

在著名书画家、书画鉴赏家、美术史论家萧平先生看来:从书法上讲,石涛对“扬州八怪”所有画家的书法都有影响;从绘画上来看,石涛一生不仅游历多处名山大川,并且也擅画山水,直接影响了“扬州八怪”中以山水见善的画家高翔,其他“八怪”画家也或多或少受石涛影响。从艺术思想上看,石涛提出的“搜尽奇峰打草稿”、“笔墨当随时代”等画论,都对“八怪”产生很大影响。

从石涛到八怪:扬州画坛三百年

石涛 《杜甫诗意册》

自上世纪张大千开始,国内外收藏家们无不极力以收藏石涛为荣。如今,藏有石涛真迹者,全球各私营收藏机构已凤毛麟角。本次特展展出的《杜甫诗意册》既有着传奇的传承历史又是石涛最为精彩的代表作之一。

此《杜甫诗意册》流传有序,历经国民党元老张群、张学良、香港船王赵从衍旧藏。册页锦套由张学良太太赵四小姐手工缝制。张大千、王己迁等书画大家曾多次临摹此册。石涛的山水创作题材对于杜甫诗尤为偏爱,石涛曾说:“偶观少陵诗,随意点染八幅,和无声之韵。”杜甫擅长以景喻事,在诗中多藉以描述江山景色,感怀忧国,杜诗中某些潜在的情绪,触动了石涛的内心深处,石涛将山川的风、晴、雨、露用墨和色来表现,借以舒发对古人诗词的共鸣,画成此本杜甫诗意册。《杜甫诗意册》为石涛寓居扬州时期的扛鼎之作,每一开画均见石涛不同的创作手法。每开均为精心佳构,是石涛册页之精品。

从石涛到八怪:扬州画坛三百年

石涛 《竹西之图 》卷

康熙三十一年,滞留北京三年之久的石涛回到扬州,开始了他人生与创作的盛期,他多数作品及不少重要创作,几乎都产生于扬州。《竹西之图》即是其中一幅。此图后有石涛自书《广陵竹枝词》十二首,从其诗其画,可知石涛对扬州熟悉的程度,惟其熟悉、热爱,始能有此诗情画境,可见此画当作于定居扬州之后。而诗跋之小楷亦圆厚拙重,已是晚年笔法,其所用号及“大本堂”等印,亦皆晚年之一证。此卷经清乾、嘉时期画家、收藏家吴克谐及近代画家黄君璧旧藏,经多次出版与著录。

从石涛到八怪:扬州画坛三百年

石涛 《竹西雅集图》轴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竹西”一词对于扬州,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专有名词。石涛“漂”到扬州很快便与一众文人、画家玩到了一起,文人之间雅集赋诗自不会少。此卷便是石涛与王觉士、吴退斋、黄燕思等友人雅集之隙所作,秀朗淋漓,着墨不多而烟云满幅。此卷后由著名收藏家关友声先生旧藏,美国涤砚草堂递藏。

从石涛到八怪:扬州画坛三百年

从石涛到八怪:扬州画坛三百年

从石涛到八怪:扬州画坛三百年

扬州画派盛世——扬州八怪的时代

无论何时提及扬州的艺术,“扬州八怪”总会被提及,俨然已是扬州文化名片。“扬州八怪”并非八人而是清康熙中期至乾隆末年活跃于扬州地区的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美术史上也常称其为“扬州画派”。

明清时期政府把盐业垄断管理机构两淮盐运史和两淮盐运御史设在扬州,使扬州成为全国最大的食盐集散地。这样一样,全国各地盐商汇聚于此,富人商贾满地走,金主活跃的地方艺术产业也就显得发达。众多北漂无望的画家纷纷漂到扬州以卖画为生,这些画家当中有一批人生活清苦,却又清高狂放,书画往往成为抒发心胸志向。美术史上往往称他们为“扬州画派”其实,说“画派”显得刻意,因为这些画家最大的相同点就是各不相同。

从石涛到八怪:扬州画坛三百年

陈撰《墨梅册》

陈撰浙江人,但因其常游走与江淮间,并流寓扬州,遂归为“扬州八怪”画家群体之一员。作为扬州八怪一员,他不以卖画为生,作品多以小尺幅为主。可能因为不靠卖画讨生活,所以他的绘画显得自由轻松,构图也随意简率,讲求作品趣味性,“墨戏”为主。

从石涛到八怪:扬州画坛三百年

华喦《花鸟》

“华喦是‘八怪’中间非常重要的人物,他工匠出生,人物、山水、画鸟、草虫走兽无所不能。华喦最了不起的地方在于他能把动物最生动的瞬间观察到并表现出来。他用‘绵里裹针’的笔法画出最精妙的作品。”萧平这样评价华喦。当我们将视角推远,纵观美术史。“扬州八怪”的画家当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非华喦莫属,比如后“八怪”时代名家王素、魏畹等都师从华喦。

从石涛到八怪:扬州画坛三百年

郑板桥 行书《满庭芳》

提及扬州画坛便有“八怪”之名,而“八怪”的门面担当自然是郑板桥。在扬州八怪之中,唯郑板桥俗名最大。传奇故事在坊间广为流传,惟姑苏唐寅可与之媲美。郑板桥自创“六分半”书法,虽然早年为了考取功名不得不习“正统”书体,但自他辞官之后便解放天性。看他的书法,篆、隶、草、行、楷皆具,变化多端。此作为目前可见最大之郑板桥书法作品,经多次出版展览。本幅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参差错落,肥瘦相间,疏密有致,气象万千,犹如银河珠瑚泻池,气势俱贯。通篇极尽变化,但并不失法度,无怪乎人们要说他是“下笔别自成一家,书画不愿常人夸,颓唐偃仰各有态,常人尽笑板桥怪”。

从石涛到八怪:扬州画坛三百年

郑板桥《兰竹图》

相比与书法,板桥之竹名气更盛。此幅《兰竹图》中,竹之高低错落,浓淡枯荣,点染挥毫,无不精妙。以重墨草书之笔,尽写兰之烂漫天性,花叶一笔点画,画花朵如蝴蝶纷飞,笔法洒脱秀逸,十分有趣,取法石涛而又有所创新。纵观此幅《兰竹图》构图奇险,不拘一格,竹子高耸入云,他笔下的兰花,生机蓬勃,意趣横生。

从石涛到八怪:扬州画坛三百年

金农《桃花溪畔》

若以书法之怪论,金农之名不在郑燮之下。金农所创漆书,把字的点画破圆为方,横粗直细,似用漆帚刷成。扬州八怪中的另一位罗聘是他的弟子。康熙、乾隆时代的书法界正是“帖学”一统天下。 金农和郑燮等人卓然树起叛逆的大旗,成为清代书道中兴的领风骚者。金农的书法艺术以古朴浑厚见胜,有“求拙为妍”的艺术特点。

从石涛到八怪:扬州画坛三百年

罗聘《柳燕图》

罗聘扬州八怪最年轻的画家,为金农“诗弟子”。罗聘绘画如华喦一般全能,所作《鬼趣图》更是震动京师。这件《柳燕图》绘出燕子的三种不同姿态,往来穿梭于柳间。

从石涛到八怪:扬州画坛三百年

从石涛到八怪:扬州画坛三百年

从石涛到八怪:扬州画坛三百年

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罗聘在拮据中去世,随着罗聘的故去“扬州八怪”的时代也随之落幕,当然扬州八怪不仅仅本文所列举的几位,在美术史中还有多位画家:黄慎、李鱓、李方膺、汪士慎、高翔、阮元、华岩、闵贞、高凤翰、李勉、边寿民、杨法均在八怪之列。

后“八怪”时代,扬州艺坛依然活跃。石庄、方华、王素、魏小眠诸家登上历史舞台,又续扬州画派。

从石涛到八怪:扬州画坛三百年

从石涛到八怪:扬州画坛三百年

众生喧哗的扬州——八怪之外别有洞天

就如前文所说,扬州画坛的活跃得益于富庶的盐商,而盐商中既有徽商又有晋商,这么多金主们喜好又不相同,有人喜欢正统笔墨,有人喜欢野逸山水,有人喜欢二王遗风,有人崇尚金石趣味。因为特殊的供求关系,除了石涛与“扬州八怪”之外,他们生活在相同时代甚至稍晚的后代的一批画坛名家同样在扬州这片自由包容的土地上立足扎根,卖画为生。因为他们的存在,扬州画坛变的丰富起来,更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从石涛到八怪:扬州画坛三百年

査士标《青山杨柳图》

査士标乃新安画派名家,随着徽商在扬州势力的增大,对新安画派绘画的需求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査士标移居扬州。査士标的绘画取法元四大家之一的倪云林,画面以寥寥数笔勾勒山石变化。

从石涛到八怪:扬州画坛三百年

萧晨《九老图》

萧晨善以宋院体方式入画,绘画多精工检具文人气息。这件《九老图》人物神态各异、动作各异,作者以唐李公麟铁线描的方式勾勒人物线条。

从石涛到八怪:扬州画坛三百年

从石涛到八怪:扬州画坛三百年

禹之鼎《临苍云山人天台仙迹图》

禹之鼎擅肖像画,他为众多名仕绘制肖像如:为曹寅画《栋亭图》,曹寅即曹雪芹先人;为陈廷敬画《燕居课儿图》;为朱昆田画《胡波吹笛图像》卷为朱彝尊画《小长芦钓鱼师图》;为高士奇画《江村南归图》卷。

从石涛到八怪:扬州画坛三百年

倪璨《青山红树》

倪璨,嘉庆时期扬州名家,以小青绿山水见长。

从石涛到八怪:扬州画坛三百年

张赐宁《拟北苑山水》

从石涛到八怪:扬州画坛三百年

张赐宁《拟北苑山水》(局部)

张赐宁的山水取法“小四王”之王宸,所以显得浑厚。张赐宁比罗聘小十岁,初游京师与罗聘齐名。他的花鸟尤受后世追捧,吴昌硕在多件作品题款中写到“仿十三峰草堂”,可见其对海派艺术影响之深。

从石涛到八怪:扬州画坛三百年

方华《岁寒三友》

从石涛到八怪:扬州画坛三百年

方华《岁寒三友》(局部)

方华嘉庆时期扬州画僧,该幅作品笔法传承华喦。三分之一画面处巧妙布局松、竹、梅,画面上部长款。方华作品本就罕见,该件作品用笔、题款均细致、认真,更为难得。

从石涛到八怪:扬州画坛三百年

伊秉绶 行书

从石涛到八怪:扬州画坛三百年

伊秉绶 吉祥

伊秉绶的书法充满创造性,作品《吉祥》他将隶书写的极为充实、富有装饰性。他的书法特点是将篆书、隶书、草书结合而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各种书体夹杂在一起自然而生动,耐人寻味。萧平先生说:“从书法的角度而言,郑板桥的‘六分半’还有些许生硬,而伊秉绶的书法更加娴熟,炉火纯青。”

从石涛到八怪:扬州画坛三百年

“禹之鼎的肖像写真,可谓独步天下无敌手;萧晨之作在宋代院体的矩矱中隐含着文人的精蕴 ;王云和李寅开劈了界画山水楼阁的新风,方有了“二袁”的硕果;颠道人的纵横恣肆与顾符稹的细入毫发,形成着有趣的对照。即在清末,扬州画坛还出了追寻石涛笔墨的虞蟾与全能大匠陈崇光,他们皆曾是太平天国壁画的主力;僧虚谷与倪墨耕,更直接介入了海上画派,影响了“八怪”之后的一大画派的崛起。”萧平先生这样形容三百年间扬州丰富的绘画创作生态。

从石涛到八怪:扬州画坛三百年

从石涛到八怪:扬州画坛三百年

从石涛到八怪:扬州画坛三百年

古城扬州除了迷人的风景,更吸引世人注目的是灿烂的历史和人文。扬州画坛近三百年间名家辈出,是中国美术史上辉煌的一页。这次展览的作品集中展示“扬州八怪”作品的同时,还展出清初画坛巨匠石涛,以及查士标、李寅、萧晨、禹之鼎、袁江、袁耀等直至清末民国的扬州名家作品,全面而完整地对清代扬州绘画史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和发掘,意义深远。

 

免责声明:如有关于作品内容 、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我们联系。

首页 广告服务 商务合作 寻求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