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硕(1844-1927),浙江安吉人,初名俊、俊卿,初字香补,后更字昌硕。亦署仓硕、苍石,号缶庐、老缶、老苍、苦铁、大聋、破荷亭长、五湖印丐等。
吴昌硕 《西泠印社》
吴昌硕的书法得力于《石鼓文》,能探究石鼓书法的精义,并参以草法,学而能化。用笔峻利而能取涩势,力度大但不狂狠,线条浑厚但不重浊,故所书凝炼道劲,气度恢宏,墨色重实而松活,点画苍茫如石刻。
吴昌硕 《石鼓文扇面》
吴昌硕楷法从颜真卿入手,取法钟繇,得其古朴。隶书以汉《祀三公山碑》入手,通习汉碑。行书初学王铎,后冶欧阳询、米芾于一炉,跌宕而多变,颇富画意。晚年以篆隶笔法作狂草,苍劲雄浑,人书俱老。
吴昌硕隶书《汉镜文》
他集“诗、书、画、印”为一身,融金石书画为一炉,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在绘画、书法、篆刻上都是旗帜性人物,在诗文、金石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
吴昌硕篆书宫扇
吴昌硕篆书《不系舟》
吴昌硕隶书《石门》
吴昌硕 《无量寿》
吴昌硕篆书 《微》
吴昌硕篆书 《寿》
吴昌硕篆书 《临石鼓文》
吴昌硕篆书七言联
“苦铁道人梅知己”文人画最后的高峰 ——吴昌硕绘画欣赏
他集“诗、书、画、印”为一身,融金石书画为一炉,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在绘画、书法、篆刻上都是旗帜性人物,在诗文、金石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
吴昌硕作品
纵观吴昌硕的艺术,确有非凡的个性面貌。吴昌硕一生酷爱梅花,他曾专门镌刻了一枚‘梅溪钓徒’的印章,在他的诗和画中,以梅花为主题的占了近三分之一。”策展人卢炘在介绍吴昌硕作品时说道,他还为自己起过一个“苦铁道人梅知己”的绰号,人们也喜欢用“梅知己”来称呼他,是因为他喜欢梅花的苦寒傲骨,亦是因为梅花就是其自身的真实写照。
我们来仔细欣赏他的《墨梅图》。此图构图奇特,几条重墨线条作为梅花主干,小枝旁出。右上侧伸出数条梅枝,穿插于主干之间。梅花以浅墨勾勒,生机灵动。梅干、梅枝的处理粗看似不合常规,然而细细品味,枝干横竖交叉,杂而不乱,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梅花的风姿,富有浓郁的自然气息。画家以书法笔法入画,笔墨苍劲,透着几分金石趣味。此画可谓是吴昌硕花卉画的奇绝之作,苍劲俊朗而洒脱随意。
吴昌硕《墨梅图》
吴昌硕画花卉、竹石、山水、佛像等均参用书法,以金石篆籀之趣作画,不守绳墨,古味盎然。
时与赵之谦同继“扬州八怪”画风,并有所发展。
下笔如风雨,布局新颖,笔力苍简、浑厚、取材也有独到之处。所取题材,多为人之习见,常画牡丹、葡萄、紫藤、葫芦、荷花、秋葵、菊花等等。千红万紫,惹人注目。
作品具有浑厚俊劲、墨色华滋、风韵有致格调清新的风格。又善篆刻,初学浙派,后参以石鼓文,汇集秦、汉、宋、元以及明、清诸家之长为一炉,更有所独创。独往独来,一空依傍,与赵之谦、吴让之时称鼎足。
吴昌硕艺术特点:
金石气息:吴昌硕绘画艺术的第一大特色是有金石气息。所谓金石气息,指的就是钟鼎上所铸的金文与刻在石碑上的文字所具有的味道。人们常说谁谁的画作有金石气息,其实这种评论标准都是从吴昌硕的绘画风格出现以后才有的。比如,人们在谈到徐青藤、八大山人时,就从来没有听说过评价他们的画作有金石气息。
笔力雄浑:吴昌硕绘画艺术的第二大特色是笔力雄浑。所谓笔力雄浑,指的就是其画作中的笔触朴拙、苍茫、老辣,极具浑圆、雄强的力量感。人们常说吴昌硕绘画的气息很厚、很重,按照书画圈儿里人的说法就是“笔头子”很大。所谓“笔头子”很大,并不是说他用的毛笔很大,而指他笔下的气息非常浑厚,一笔下去,浑金璞玉,力透纸背,又意蕴丰富、气象万千。
设色浓丽:吴昌硕绘画艺术的第三大特色是设色浓丽。过去人们总是说中国画不能搞那么多颜色,用太多颜色容易俗气。不过,张俊东却指出,吴昌硕绘画的用墨就特别浓,设色也特别大胆,特别鲜艳和浓丽。比如,吴昌硕画过很多牡丹,很多都是大红大紫的,但是却不会让人觉得俗气,而且非常有文人的那种风骨。所以张俊东认为,中国画设色的关键不在多少,而在谁来用以及怎么去用。
富于变化:吴昌硕绘画艺术的第四大特色是笔法和墨法富于变化。这里边又体现在几个方面。张俊东举例介绍说,比如吴昌硕在画菊花时,可以将一朵菊花无论是正面的,侧面的,静态的,动态的,都能画得非常丰富。
吴昌硕,一位中国画坛上颇具影响力的大师。在传统文化融合、汇通的大背景下,吴昌硕也受到影响,他的最大特点和优点也就是通融和超越。虽然时代对于他一生有巨大的推动力,但他自身的刻苦努力也是他成功的重要原因。
吴昌硕与传统文人画家不同,兼诗、书、画、印四绝于一身,能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将四绝融汇贯通,特别是他以金石入印,入书,入画,以最传统的艺术因素和审美理想塑造了崭新的艺术风格和风气。
吴昌硕不仅实现了让绘画体现野逸与高古之气,还把中国画推进到一个新的境界,对现代中国绘画界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免责声明:如有关于作品内容 、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我们联系。